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生態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青海的實踐】大美青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宋明慧
發布時間:2023-09-12 08:32:54
編輯:王易

瀾滄江源頭——昂賽丹霞地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7.9%,青海湖裸鯉蘊藏量恢復到11.41萬噸,藏羚羊種群數量恢復到7萬多只……透過一組硬核數據品讀青海生態圖鑒,在孕育壯闊三江的大地上,正演繹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佳話,萬物和諧共生正從愿景變為現實。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也是全國首批設立且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行進在江源腹地,眼前即景是奔騰不息的源頭活水,成群奔跑的藏野驢,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而最讓人動容的,莫過于那一位位生態管護員,用腳丈量大地,用心守護國家公園,成為了山水草木、萬物生靈的守護者。

  扎西南加的家鄉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素有“江河源頭第一縣”之稱。對于扎西南加而言,三江源國家公園就是自己的家,源頭人就要擔起保護三江源的責任,2018年成為了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的一名生態管護員,25歲的他也是目前紅旗村年紀最小的管護員。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和扎西南加一樣的生態管護員已經達到了2萬多名,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工資收入。而今再反觀,“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探索。廣大牧民從曾經的草原利用者變成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身份職責、保護理念發生變化的同時,收入結構和發展方式也隨之而變。

  牧民端起“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在生態保護的成果中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云塔是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牧民,曾經養殖收入是主要經濟來源,而今他不僅成為了生態管護員,還成為了昂賽大峽谷特許經營參與者。和云塔一樣,年都村已有22戶牧民參與特許經營,有的成為體驗向導,有的成為牧家樂老板,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后發優勢,收入渠道更加多元,國家公園建設給牧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深刻變化。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圓滿完成,40個統一標準建設的生態管護站成為祁連山深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陽溝管護站有一支女子管護隊,行走在大山深處,看護記錄,毫不遜色。

江源靜湖。 趙金德 攝

  管護站站長楊毛措介紹,青陽溝管護隊伍中女隊員占到了三分之一,從最初2名女隊員相繼增加到8名女隊員再到如今30多名,管護區域內,車輛能到達最遠的地方距管護站16公里,還有80多公里的巡護區域是車輛無法到達的,每次巡護她們或騎摩托車,或借牧民家的馬,還有些車馬都無法到達的地方只能步行,穿叢林、過草原、蹚深水,已是她們巡護路上的日常。

  只要到巡護的日子,她們從未耽擱一天,巡護途中有時會遇到狼,有時車也會掉進冰窟窿,摔倒后爬起已習以為常。在她們看來,守護著家鄉的山山水水,生態管護是一份無比榮耀的工作,盡管很苦但值得,生態管護員成為基層重要生態管護力量。

  今日之祁連,優美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這里還曾監測到多只雪豹、荒漠貓、兔猻分別同框的珍貴畫面,自然生態系統整體變化的同時,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了深刻影響。

  作為青海“兩屏三區”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海湖是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系統,且流域內動植物資源高度聚集,普氏原羚、黑頸鶴等珍稀瀕危物種集中分布,以青海湖為核心的自然景觀集中體現。

青海湖鳥島。曹生淵 攝

  尖木措來自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達玉村,是青海湖畔生態管護隊伍中的一員。從小生活在青海湖畔,曾親身經歷青海湖生態環境的變化,所以堅定信念要成為保護青海湖生態的行動者。

  4月的青海湖北岸依舊寒風凜冽,尖木措救助了一只受傷的普氏原羚,抱在懷中小心翼翼,清理傷口、上藥、包扎等一系列嫻熟的動作,足以看出多年的管護救助,讓他對普氏原羚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望著湛藍遠闊的青海湖,尖木措想起這些年巡護途中為普氏原羚“保駕”,撿拾垃圾,幫助黑頸鶴筑巢……雖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看到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時,心中的喜悅足以掩蓋一路的辛苦,令他更高興的是在環湖周邊,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廣大牧民的共識和行動。

藏野驢。李友崇 攝

野牦牛。趙新錄 攝

  青海湖是普氏原羚棲息生存的家園,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付出和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下,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從最少時的不足300只恢復至3000多只,與此同時變化的還有裸鯉資源蘊藏量的不斷增加,監測到的水鳥種類和種群數量也在不斷刷新紀錄。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2022年4月,青海湖國家公園正式進入創建階段,目前創建任務有序推進,并在今年開啟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創建序幕,在保護生態的維度中推動綠色發展,不斷拓展生態價值轉化路徑,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深刻內涵將在青海大地更加豐富。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慰問優秀教師代表并座談
吳曉軍:聚力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青海專題宣介會新聞發布會召開
青海省1.2萬名勞動者1.32億元欠薪得到追發
2023青海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準入考試成績公告
國網青海電力公司關于電力營銷服務系統升級公告
西寧:以改革之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海西:不斷提升“海西枸杞采摘”勞務品牌形象
24H熱點
守護綠水青山好生態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青海宣介會9月12日至14日舉行
省總工會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
青海省秋收工作進展順利 豐產豐收形勢良好
青海省林業有害生物災害事件省級應急演練在門源舉行
以嚴紀律實作風硬舉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效能
青海經貿代表團參加第二十三屆投洽會
一個個民生故事透著幸福與溫暖
讓困難群眾“有房住”
讓每個孩子“上好學”
青力"清"為"綠色"成為鮮明底色
孜孜不倦的筑夢人
熱點圖片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在高原綻放勃勃生機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自治共管 老院煥新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和諧共生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延安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就業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
青海大通縣:3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青海大通縣:30個高...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公租房租賃補貼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青海的實踐】大美青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青海日報
2023-09-12 08:3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青海的實踐】大美青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青海日報
2023-09-12 08:3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青海的實踐】大美青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 2023-09-12 08:32:54
  • 來源:青海日報

瀾滄江源頭——昂賽丹霞地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以上,森林覆蓋率達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7.9%,青海湖裸鯉蘊藏量恢復到11.41萬噸,藏羚羊種群數量恢復到7萬多只……透過一組硬核數據品讀青海生態圖鑒,在孕育壯闊三江的大地上,正演繹著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佳話,萬物和諧共生正從愿景變為現實。

  三江源國家公園是中國首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也是全國首批設立且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行進在江源腹地,眼前即景是奔騰不息的源頭活水,成群奔跑的藏野驢,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而最讓人動容的,莫過于那一位位生態管護員,用腳丈量大地,用心守護國家公園,成為了山水草木、萬物生靈的守護者。

  扎西南加的家鄉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素有“江河源頭第一縣”之稱。對于扎西南加而言,三江源國家公園就是自己的家,源頭人就要擔起保護三江源的責任,2018年成為了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的一名生態管護員,25歲的他也是目前紅旗村年紀最小的管護員。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和扎西南加一樣的生態管護員已經達到了2萬多名,每個月都有固定的工資收入。而今再反觀,“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益探索。廣大牧民從曾經的草原利用者變成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身份職責、保護理念發生變化的同時,收入結構和發展方式也隨之而變。

  牧民端起“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在生態保護的成果中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云塔是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牧民,曾經養殖收入是主要經濟來源,而今他不僅成為了生態管護員,還成為了昂賽大峽谷特許經營參與者。和云塔一樣,年都村已有22戶牧民參與特許經營,有的成為體驗向導,有的成為牧家樂老板,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后發優勢,收入渠道更加多元,國家公園建設給牧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深刻變化。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圓滿完成,40個統一標準建設的生態管護站成為祁連山深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陽溝管護站有一支女子管護隊,行走在大山深處,看護記錄,毫不遜色。

江源靜湖。 趙金德 攝

  管護站站長楊毛措介紹,青陽溝管護隊伍中女隊員占到了三分之一,從最初2名女隊員相繼增加到8名女隊員再到如今30多名,管護區域內,車輛能到達最遠的地方距管護站16公里,還有80多公里的巡護區域是車輛無法到達的,每次巡護她們或騎摩托車,或借牧民家的馬,還有些車馬都無法到達的地方只能步行,穿叢林、過草原、蹚深水,已是她們巡護路上的日常。

  只要到巡護的日子,她們從未耽擱一天,巡護途中有時會遇到狼,有時車也會掉進冰窟窿,摔倒后爬起已習以為常。在她們看來,守護著家鄉的山山水水,生態管護是一份無比榮耀的工作,盡管很苦但值得,生態管護員成為基層重要生態管護力量。

  今日之祁連,優美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這里還曾監測到多只雪豹、荒漠貓、兔猻分別同框的珍貴畫面,自然生態系統整體變化的同時,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了深刻影響。

  作為青海“兩屏三區”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海湖是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草—河—湖—魚—鳥”共生系統,且流域內動植物資源高度聚集,普氏原羚、黑頸鶴等珍稀瀕危物種集中分布,以青海湖為核心的自然景觀集中體現。

青海湖鳥島。曹生淵 攝

  尖木措來自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達玉村,是青海湖畔生態管護隊伍中的一員。從小生活在青海湖畔,曾親身經歷青海湖生態環境的變化,所以堅定信念要成為保護青海湖生態的行動者。

  4月的青海湖北岸依舊寒風凜冽,尖木措救助了一只受傷的普氏原羚,抱在懷中小心翼翼,清理傷口、上藥、包扎等一系列嫻熟的動作,足以看出多年的管護救助,讓他對普氏原羚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望著湛藍遠闊的青海湖,尖木措想起這些年巡護途中為普氏原羚“保駕”,撿拾垃圾,幫助黑頸鶴筑巢……雖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看到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時,心中的喜悅足以掩蓋一路的辛苦,令他更高興的是在環湖周邊,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廣大牧民的共識和行動。

藏野驢。李友崇 攝

野牦牛。趙新錄 攝

  青海湖是普氏原羚棲息生存的家園,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付出和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下,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從最少時的不足300只恢復至3000多只,與此同時變化的還有裸鯉資源蘊藏量的不斷增加,監測到的水鳥種類和種群數量也在不斷刷新紀錄。

  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2022年4月,青海湖國家公園正式進入創建階段,目前創建任務有序推進,并在今年開啟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區創建序幕,在保護生態的維度中推動綠色發展,不斷拓展生態價值轉化路徑,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深刻內涵將在青海大地更加豐富。

作者 宋明慧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一区在线无码观看,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免费公开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动漫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中文
  • <optgroup id="a0a9p"><strike id="a0a9p"></strike></optgroup>
      <wbr id="a0a9p"><ins id="a0a9p"><progress id="a0a9p"></progress></ins></wbr>

            <wbr id="a0a9p"></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