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文化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江源文化起青海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多鈞
發布時間:2023-09-11 08:17:38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八月的嘎嘉洛,天空湛藍,草原碧綠,牧歌悠揚,第四屆全國嘎嘉洛文化學術研討會如期開幕。全國眾多學界泰斗云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共同探討長江源頭璀璨的文化遺存。

  “治多”藏語譯為長江源頭,是長江的發源地,治多縣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縣”的美稱。治多縣地處青海省西南部,西接新疆、西藏,北與曲麻萊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毗鄰,南與玉樹州雜多縣為界。境內的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也是全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在青藏高原乃至中國、亞洲和全球生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源”文化開展討論,青藏高原的萬山叢林中涌動的無數涓涓細流,皆從“源”而來。青藏高原布滿了“源”,亞洲大陸眾多江河均源于此,整個青藏高原就是一個“瓊果”(源之意),是一個巨源。

  這些年,治多縣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高效推進長江源國家文化公園生態文明示范區和長江第一灣國家公園生態展示窗口建設,走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治多縣只是長江文明的一個支點。青海地處祖國西陲,是三江源頭,多種文化因素在這里交融匯聚,留下了眾多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反映了青海厚重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表明青海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飄逸的舞蹈。張多鈞/攝

  挖掘——構筑精神家園

  長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統籌謀劃好青海長江文物保護利用,深入挖掘長江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長江故事”,按照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青海段)建設的有關要求,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長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資源調查方案》,并聯合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組成調查隊伍進行調查。

  以往的調查資料顯示,長江流域青海段涉及區域共計有文物資源546處。調查隊伍根據長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資源分布情況,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調查方案,對已知文物點進行詳細復查,并新發現各類文物點135處。

  文物數量攀升的同時,調查工作也為今后的研究帶來一些新的突破。如,稱多縣拉布鄉達哇村東遺址等細石器遺存的發現,給通天河流域細石器工業的發展與演變研究提供新的文化鏈條;阿吉遺址是高原地區比較少見的祭祀性遺址;稱多縣歇武鎮珠姆黑帳篷城址的發現是江源地區首次發現有明確規制的城址;長江源七渡口一帶石丘墓的大量發現說明該區域并不只是偏晚時期的交通要道。

  通過調查發現,青海省作為長江流域源頭,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民族構成造就了獨特的源頭文化。從距今一萬年左右開始,隨著早期人類逐漸登上高原,青海省長江流域所在區域廣泛分布有早期先民拓殖高原的細石器遺存。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該區域在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不同歷史背景古道的連通下,形成了獨特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源頭文化。

  從早期細石器時代開始,青海長江源地區在接受其他區域所帶來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產生著自己的璀璨文化,加速了中華文明的繁榮。其中,以白蘭、蘇毗、吐蕃等為代表的土著文化、果洛地區的格薩爾文化、海西地區的昆侖文化,都充滿了青海本地區的特色,也在歷史上大放異彩。

通天河畔古巖畫見證歷史變遷。張多鈞/攝

  保護——延續歷史文脈

  玉樹州稱多縣素有玉樹“東大門”之稱和“馬術之鄉”“歌舞之鄉”的美譽,是康巴母親河雅礱江源頭、扎溪卡游牧文化的發源地、通天河流經的地方。

  通天河流域,孕育了稱多縣燦爛的“四古”文化——經受住時光摧殘遺留下來的古墓葬、山體上風格奇異的古巖畫、充滿生活氣息的藏族古村落、見證先人運輸貨物的古渡口。

  2023年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公示,稱多縣是青海省唯一列入名單的縣。至此,稱多縣擁有13個國家級傳統村落。

  稱多縣通天河流域古文化遺存燦若星河,古巖畫、古渡口、古村落……不斷煥發出新的魅力。

  通天河畔的歇武鎮直門達村,自古就是玉樹結古連接川、青、藏的要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通天河渡口——直門達古驛站所在地。

  根據近些年專家的實地考證,直門達作為渡口已有超過1000年的歷史,作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中轉站,不僅成為藏漢民族友好交流的見證,更成為古代玉樹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記者來到直門達村山腰處的直本倉故居,站在故居的院子里向外俯瞰,通天河就在腳下。“直本倉”是指直本·羅文要周家族,該家族是歷史上管理通天河直門達渡口擺渡事宜的家族。

  直本·索昂格萊帶著記者參觀了直本倉故居,屋內擺放著玉樹藏族人家過去常用的老物件:馬鞍、石臼、鋸子、炒面磨盤石、銅鍋、老式木柜、木制勺子、盛飯家什等各種生產生活用品。

  直本·索昂格萊大學畢業后留在家鄉,一方面學習家族歷史、紅色歷史,以方便為參觀的游客講解,讓文物“活”起來;另一方面則是守護家族故居,每隔幾年的屋頂防水、故居外墻面維修,都需要他和家人完成。

  稱多縣古文化遺存的保護,除了民間力量的挖掘,政府層面也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逐地設立文物保護標志,對全縣境內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設立保護標志。

  ——科學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分析各文物保護單位當前的具體情況和今后在保護方面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

  ——重視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

  ——營造全民保護文物的濃厚氛圍,利用重要活動和關鍵節點,精心制作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圖片翔實的文物工作宣傳展板,在全縣范圍開展全方位、多層面、密集型的宣傳活動。

地處治多縣立新鄉的“萬里長江第一灣”。張多鈞/攝

  傳承——彰顯文旅價值

  沿著通天河畔蜿蜒前行,一個藏族古村落映入眼簾——稱多縣拉布鄉拉司通村。走在拉司通的村巷里,石砌建筑棱角分明,院落之間錯落有致;村道都是用石板鋪就,就連排水溝渠也是用石頭筑成。

  拉司通村位于鄉政府所在地,在當地小有名氣,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生態環保之鄉”“中國最美民俗古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拉司通村是典型的高原康巴古藏鄉村,玉樹地震后,重建工作按照“修舊如舊”和“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以人為本”的文化遺產保護搶救指導原則,使民居外觀保持了原有的風貌。濃郁的地域特色和別具一格的藏式建筑,每年吸引了眾多游客。

  行走在拉布鄉,在拉布河北面居高地勢之處,有一座雄偉壯觀的碉樓——蘭達百長碉樓。該碉樓約有300年的歷史,是稱多縣境內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百長碉樓。

  拉布鄉引導村民全面參與到景區商業運營、特色旅游產品的定制和售賣等工作中,把拉布鄉打造成集“游、學、研、造、娛”為一體的青海古藏文化風情旅游名片。

  記者來到拉司通村一處名為“智嘉倉”的鄉村民宿,推開木門,沿著原木搭建而成的樓梯來到二樓,這里最惹眼的不是藏式風格的裝修,而是大廳里擺滿的收藏品。

  500多平方米的大廳內,一共有500多件收藏品。利用文化的力量,智嘉倉每年能吸引不少游客,真正實現了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轉換。

  稱多縣以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為抓手,推動通天河流域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提檔升級,豐富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旅游在傳播弘揚長江文化方面的獨特優勢,讓長江文化可見、可感、可親。

  此外,玉樹州將建設“長江源國家文化公園生態文明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該項目位于玉樹州稱多縣境內,與長江(通天河段)相鄰,項目建設內容包含三江源頭紀念碑區域景觀打造、生態文明展覽館以及紀念性建筑等。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分別會見國家廣電總局局長曹淑敏
吳曉軍:聚力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青海民族大學召開慶祝第39個教師節大會
耿勝利:32載初心不改無悔教育
2023青海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準入考試成績公告
國網青海電力公司關于電力營銷服務系統升級公告
“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專題展在果洛開幕
西寧市全面實施基本醫保全民參保計劃
24H熱點
吳曉軍:聚力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從綠色之窗看產業之光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硬核數據書寫綠色答卷
高原大地 桃李芬芳 感恩有你——教師節特刊
“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專題展在青海果洛開幕
【辦實事 解民憂】幫扶到“家” 關愛殘疾人更接地氣
切實把全會部署轉化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省新增9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青海省廣電局集中推介21部優秀紀錄片
青海省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達7.82萬人
熱點圖片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在高原綻放勃勃生機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自治共管 老院煥新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和諧共生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延安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就業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
青海大通縣:3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青海大通縣:30個高...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公租房租賃補貼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江源文化起青海

青海日報
2023-09-11 08: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江源文化起青海

青海日報
2023-09-11 08: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江源文化起青海

  • 2023-09-11 08:17:38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八月的嘎嘉洛,天空湛藍,草原碧綠,牧歌悠揚,第四屆全國嘎嘉洛文化學術研討會如期開幕。全國眾多學界泰斗云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共同探討長江源頭璀璨的文化遺存。

  “治多”藏語譯為長江源頭,是長江的發源地,治多縣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縣”的美稱。治多縣地處青海省西南部,西接新疆、西藏,北與曲麻萊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毗鄰,南與玉樹州雜多縣為界。境內的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地,也是全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在青藏高原乃至中國、亞洲和全球生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源”文化開展討論,青藏高原的萬山叢林中涌動的無數涓涓細流,皆從“源”而來。青藏高原布滿了“源”,亞洲大陸眾多江河均源于此,整個青藏高原就是一個“瓊果”(源之意),是一個巨源。

  這些年,治多縣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高效推進長江源國家文化公園生態文明示范區和長江第一灣國家公園生態展示窗口建設,走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治多縣只是長江文明的一個支點。青海地處祖國西陲,是三江源頭,多種文化因素在這里交融匯聚,留下了眾多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反映了青海厚重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表明青海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飄逸的舞蹈。張多鈞/攝

  挖掘——構筑精神家園

  長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統籌謀劃好青海長江文物保護利用,深入挖掘長江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長江故事”,按照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青海段)建設的有關要求,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長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資源調查方案》,并聯合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組成調查隊伍進行調查。

  以往的調查資料顯示,長江流域青海段涉及區域共計有文物資源546處。調查隊伍根據長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資源分布情況,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調查方案,對已知文物點進行詳細復查,并新發現各類文物點135處。

  文物數量攀升的同時,調查工作也為今后的研究帶來一些新的突破。如,稱多縣拉布鄉達哇村東遺址等細石器遺存的發現,給通天河流域細石器工業的發展與演變研究提供新的文化鏈條;阿吉遺址是高原地區比較少見的祭祀性遺址;稱多縣歇武鎮珠姆黑帳篷城址的發現是江源地區首次發現有明確規制的城址;長江源七渡口一帶石丘墓的大量發現說明該區域并不只是偏晚時期的交通要道。

  通過調查發現,青海省作為長江流域源頭,其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民族構成造就了獨特的源頭文化。從距今一萬年左右開始,隨著早期人類逐漸登上高原,青海省長江流域所在區域廣泛分布有早期先民拓殖高原的細石器遺存。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該區域在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等不同歷史背景古道的連通下,形成了獨特的多元文化交流的源頭文化。

  從早期細石器時代開始,青海長江源地區在接受其他區域所帶來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產生著自己的璀璨文化,加速了中華文明的繁榮。其中,以白蘭、蘇毗、吐蕃等為代表的土著文化、果洛地區的格薩爾文化、海西地區的昆侖文化,都充滿了青海本地區的特色,也在歷史上大放異彩。

通天河畔古巖畫見證歷史變遷。張多鈞/攝

  保護——延續歷史文脈

  玉樹州稱多縣素有玉樹“東大門”之稱和“馬術之鄉”“歌舞之鄉”的美譽,是康巴母親河雅礱江源頭、扎溪卡游牧文化的發源地、通天河流經的地方。

  通天河流域,孕育了稱多縣燦爛的“四古”文化——經受住時光摧殘遺留下來的古墓葬、山體上風格奇異的古巖畫、充滿生活氣息的藏族古村落、見證先人運輸貨物的古渡口。

  2023年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公示,稱多縣是青海省唯一列入名單的縣。至此,稱多縣擁有13個國家級傳統村落。

  稱多縣通天河流域古文化遺存燦若星河,古巖畫、古渡口、古村落……不斷煥發出新的魅力。

  通天河畔的歇武鎮直門達村,自古就是玉樹結古連接川、青、藏的要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通天河渡口——直門達古驛站所在地。

  根據近些年專家的實地考證,直門達作為渡口已有超過1000年的歷史,作為唐蕃古道上的重要中轉站,不僅成為藏漢民族友好交流的見證,更成為古代玉樹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記者來到直門達村山腰處的直本倉故居,站在故居的院子里向外俯瞰,通天河就在腳下。“直本倉”是指直本·羅文要周家族,該家族是歷史上管理通天河直門達渡口擺渡事宜的家族。

  直本·索昂格萊帶著記者參觀了直本倉故居,屋內擺放著玉樹藏族人家過去常用的老物件:馬鞍、石臼、鋸子、炒面磨盤石、銅鍋、老式木柜、木制勺子、盛飯家什等各種生產生活用品。

  直本·索昂格萊大學畢業后留在家鄉,一方面學習家族歷史、紅色歷史,以方便為參觀的游客講解,讓文物“活”起來;另一方面則是守護家族故居,每隔幾年的屋頂防水、故居外墻面維修,都需要他和家人完成。

  稱多縣古文化遺存的保護,除了民間力量的挖掘,政府層面也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逐地設立文物保護標志,對全縣境內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設立保護標志。

  ——科學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分析各文物保護單位當前的具體情況和今后在保護方面可能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

  ——重視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

  ——營造全民保護文物的濃厚氛圍,利用重要活動和關鍵節點,精心制作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圖片翔實的文物工作宣傳展板,在全縣范圍開展全方位、多層面、密集型的宣傳活動。

地處治多縣立新鄉的“萬里長江第一灣”。張多鈞/攝

  傳承——彰顯文旅價值

  沿著通天河畔蜿蜒前行,一個藏族古村落映入眼簾——稱多縣拉布鄉拉司通村。走在拉司通的村巷里,石砌建筑棱角分明,院落之間錯落有致;村道都是用石板鋪就,就連排水溝渠也是用石頭筑成。

  拉司通村位于鄉政府所在地,在當地小有名氣,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生態環保之鄉”“中國最美民俗古鎮”“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拉司通村是典型的高原康巴古藏鄉村,玉樹地震后,重建工作按照“修舊如舊”和“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以人為本”的文化遺產保護搶救指導原則,使民居外觀保持了原有的風貌。濃郁的地域特色和別具一格的藏式建筑,每年吸引了眾多游客。

  行走在拉布鄉,在拉布河北面居高地勢之處,有一座雄偉壯觀的碉樓——蘭達百長碉樓。該碉樓約有300年的歷史,是稱多縣境內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百長碉樓。

  拉布鄉引導村民全面參與到景區商業運營、特色旅游產品的定制和售賣等工作中,把拉布鄉打造成集“游、學、研、造、娛”為一體的青海古藏文化風情旅游名片。

  記者來到拉司通村一處名為“智嘉倉”的鄉村民宿,推開木門,沿著原木搭建而成的樓梯來到二樓,這里最惹眼的不是藏式風格的裝修,而是大廳里擺滿的收藏品。

  500多平方米的大廳內,一共有500多件收藏品。利用文化的力量,智嘉倉每年能吸引不少游客,真正實現了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轉換。

  稱多縣以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為抓手,推動通天河流域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提檔升級,豐富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發揮旅游在傳播弘揚長江文化方面的獨特優勢,讓長江文化可見、可感、可親。

  此外,玉樹州將建設“長江源國家文化公園生態文明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區”。該項目位于玉樹州稱多縣境內,與長江(通天河段)相鄰,項目建設內容包含三江源頭紀念碑區域景觀打造、生態文明展覽館以及紀念性建筑等。

作者 張多鈞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一区在线无码观看,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免费公开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动漫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中文
  • <optgroup id="a0a9p"><strike id="a0a9p"></strike></optgroup>
      <wbr id="a0a9p"><ins id="a0a9p"><progress id="a0a9p"></progress></ins></wbr>

            <wbr id="a0a9p"></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