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文化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舞蹈紋彩陶盆 邂逅青海五千年前的藝術珍品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劉程錦 殷之皓
發布時間:2023-09-11 08:17:37
編輯:王易
1995年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殷之皓/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青海省位于祖國的西部,雄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多樣的自然環境、不同的經濟形態、復雜的民族結構讓青海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這里留下了6000余處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所發掘文物中最著名的就是舞蹈紋彩陶盆。

  青海一共出土了兩件舞蹈紋彩陶盆,都有著5300年的歷史;钴S在甘青地區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被稱為馬家窯文化。1973年秋,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上孫家寨遺址出土了震驚世界的舞蹈紋彩陶盆,成為馬家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遺存。

  該陶盆高14厘米,口徑29厘米,口沿及外壁以簡單的黑線作裝飾。內壁飾有三組舞蹈圖案,圖案上下均飾弦紋,組與組之間以平行豎線和葉紋作隔。舞蹈圖案每組均為五人,他們手拉著手,右腿向左前方跨出,步調一致,似踩著節拍翩翩起舞。人物的頭部有發辮狀飾物,身下也有尾飾,兩組飾物分別向左右兩邊飄起,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先民群舞的熱烈場面。

1973年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上孫家寨遺址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殷之皓/攝

  1995年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青海省同德縣發掘了宗日遺址,“宗日”系藏語,意為“人群聚集的地方”。在這里,考古人員發現了另一件內壁繪有舞蹈紋的彩陶盆。

  該陶盆為泥質紅陶,上繪黑彩,大口,小平底,卷唇鼓腹,口沿處描繪有成組的對頂三角紋和短斜線紋,外腹部則裝飾三道弦紋,紋飾簡潔而流暢。盆沿面繪對齒、斜線,腹外壁繪三股平行線及兩個相交而成的折鉤,宛若水面翻起的一排浪花。陶盆內壁上描繪的人形舞蹈圖案分為兩組,一組13人,另一組11人,共24人。這些人頭上戴著寬大的頭飾,下身穿著裙裝,正手拉著手,一起跳著歡快的集體舞。

  這兩件舞蹈紋彩陶盆是遠古時代的現實主義佳作,這樣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珍品現如今又有了新的價值——文創產品。

  根據舞蹈紋彩陶盆圖案研發的文創產品廣受青睞。舞蹈紋回形針、直尺、胸針、桌旗等以“文化+創意+生活”的形式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小小的文創產品是古遺存與新時代鏈接的橋梁,以古遺存的形象融入新時代的生活中。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分別會見國家廣電總局局長曹淑敏
吳曉軍:聚力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青海民族大學召開慶祝第39個教師節大會
耿勝利:32載初心不改無悔教育
2023青海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準入考試成績公告
國網青海電力公司關于電力營銷服務系統升級公告
“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專題展在果洛開幕
西寧市全面實施基本醫保全民參保計劃
24H熱點
吳曉軍:聚力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從綠色之窗看產業之光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硬核數據書寫綠色答卷
高原大地 桃李芬芳 感恩有你——教師節特刊
“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專題展在青海果洛開幕
【辦實事 解民憂】幫扶到“家” 關愛殘疾人更接地氣
切實把全會部署轉化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省新增9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青海省廣電局集中推介21部優秀紀錄片
青海省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達7.82萬人
熱點圖片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在高原綻放勃勃生機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自治共管 老院煥新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和諧共生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延安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就業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
青海大通縣:3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青海大通縣:30個高...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公租房租賃補貼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舞蹈紋彩陶盆 邂逅青海五千年前的藝術珍品

青海日報
2023-09-11 08: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舞蹈紋彩陶盆 邂逅青海五千年前的藝術珍品

青海日報
2023-09-11 08: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舞蹈紋彩陶盆 邂逅青海五千年前的藝術珍品

  • 2023-09-11 08:17:37
  • 來源:青海日報
1995年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殷之皓/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青海省位于祖國的西部,雄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多樣的自然環境、不同的經濟形態、復雜的民族結構讓青海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這里留下了6000余處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所發掘文物中最著名的就是舞蹈紋彩陶盆。

  青海一共出土了兩件舞蹈紋彩陶盆,都有著5300年的歷史;钴S在甘青地區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被稱為馬家窯文化。1973年秋,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上孫家寨遺址出土了震驚世界的舞蹈紋彩陶盆,成為馬家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遺存。

  該陶盆高14厘米,口徑29厘米,口沿及外壁以簡單的黑線作裝飾。內壁飾有三組舞蹈圖案,圖案上下均飾弦紋,組與組之間以平行豎線和葉紋作隔。舞蹈圖案每組均為五人,他們手拉著手,右腿向左前方跨出,步調一致,似踩著節拍翩翩起舞。人物的頭部有發辮狀飾物,身下也有尾飾,兩組飾物分別向左右兩邊飄起,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先民群舞的熱烈場面。

1973年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上孫家寨遺址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殷之皓/攝

  1995年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青海省同德縣發掘了宗日遺址,“宗日”系藏語,意為“人群聚集的地方”。在這里,考古人員發現了另一件內壁繪有舞蹈紋的彩陶盆。

  該陶盆為泥質紅陶,上繪黑彩,大口,小平底,卷唇鼓腹,口沿處描繪有成組的對頂三角紋和短斜線紋,外腹部則裝飾三道弦紋,紋飾簡潔而流暢。盆沿面繪對齒、斜線,腹外壁繪三股平行線及兩個相交而成的折鉤,宛若水面翻起的一排浪花。陶盆內壁上描繪的人形舞蹈圖案分為兩組,一組13人,另一組11人,共24人。這些人頭上戴著寬大的頭飾,下身穿著裙裝,正手拉著手,一起跳著歡快的集體舞。

  這兩件舞蹈紋彩陶盆是遠古時代的現實主義佳作,這樣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珍品現如今又有了新的價值——文創產品。

  根據舞蹈紋彩陶盆圖案研發的文創產品廣受青睞。舞蹈紋回形針、直尺、胸針、桌旗等以“文化+創意+生活”的形式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小小的文創產品是古遺存與新時代鏈接的橋梁,以古遺存的形象融入新時代的生活中。

作者 劉程錦 殷之皓
編輯:王易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一区在线无码观看,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免费公开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动漫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中文
  • <optgroup id="a0a9p"><strike id="a0a9p"></strike></optgroup>
      <wbr id="a0a9p"><ins id="a0a9p"><progress id="a0a9p"></progress></ins></wbr>

            <wbr id="a0a9p"></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