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9月6日,天空湛藍,秋日高原的驕陽播撒大地。在西寧市城中區北大街小學,一棟新建5738平方米的5層綜合教學樓主體已經封頂,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砌體工程施工。
北大街小學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來,該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特色日益凸顯,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普遍認可。但是,比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標,北大街小學現有的生均教學輔助用房及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均未達標。
為有效緩解北大街小學功能用房及活動場地不足的現狀,提升生均教學用房面積及生均運動場館面積,達到優質均衡發展目標,我省計劃實施北大街小學改擴建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計劃今年年底完工。
“該項目建成后新增小學教學班9個,新增學位405個,將有效緩解北大街小學功能用房及活動場地不足的現狀,滿足周邊適齡兒童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標指數,為促進西寧市教育發展奠定硬件基礎。”西寧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與基礎建設裝備科科長竇建國說。
同樣計劃今年年底完工的還有西寧市曹家寨學校建設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裝飾裝修及室外總圖施工等分項工程。“2021年,為確保有效解決涉藏地區遷居人口子女入學問題,進一步改善西寧市城東區學校辦學條件,優化教育資源布局,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啟動實施了該項目。”竇建國說。
該項目總投資約26860萬元,新建筑面積約2.7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可設36個教學班,其中小學24個教學班,中學12個教學班,可容納學生1680人。學校建成后可有效緩解八一路小學、楊家莊小學、青藏花園學校等周邊學校就學壓力,也將是東區新的一所品牌學校。
“我們東區相對其他區學校比較少,本來還發愁明年孩子上學該咋辦,這不家門口就建了一所新學校。”看著基本落成的曹家寨學校,西寧市民馬斌滿臉笑容。
讓教育體量不斷變大,堅持問題導向,優化教育資源布局,這是青海省均衡教育資源的重要舉措,也是傾力辦好民生工程、民生項目,讓群眾福祉不斷增進的具體實踐。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教育廳黨組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在全面學習、具體運用上下功夫求實效,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暖民心的事辦細、順民意的事辦好,壓實責任,主動發力,立足實際著力解決好教育改革發展的“困難事”“煩心事”。
針對學前教育資源不足、教師工資待遇不高、教師隊伍不穩定、保教質量待提升等問題,省教育廳組成督導組對湟中區、剛察縣等5個縣的83所幼兒園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工作進行了省級督導評估,并組織專家開展規范辦園行為的專題培訓和現場指導,有力促進了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針對中小學生課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的問題,省教育廳組織2個專項督查組,重點對2個市州、11個縣進行督查,不斷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力度和有效監管。全省682所應開展課后服務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全部實現校內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89.68%。
同時,支持新建、改擴建基礎教育學校。通過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計劃、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教育強國推進工程等項目,下達新建改擴建基礎教育學校60個,配套了一批教育教學裝備及信息化設備。
“截至目前,開工建設57個,其中完工4個。通過項目實施有效改善全省中小學和幼兒園基本辦學條件,新增學位8000余個,緩解我省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鞏固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加快教育資源均等化步伐,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為我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青海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處長甘昌福說。
教育關乎千家萬戶和民族未來。
一直以來,青海教育部門都致力于教育資源的平衡工作,通過建立手拉手學校,讓省會的重點中小學與農牧區學校建立支教關系,通過定期的教師培訓、內容捐贈等形式實現教育幫扶,但由于距離遠、頻率小、范圍窄無法實現大面積普及,使優質的教育資源阻塞于傳輸通道,效果有限。
同時,有序實施教育布局調整、薄弱學校改造、教育信息化、教育用地整合、學;A設施維修改造和教學設備儀器配置提升等,資源均衡步伐進一步加快,普惠普及力度持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