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平
高原大地 桃李芬芳 感恩有你——教師節特刊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23-09-10 08:11:39
編輯:成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躬耕教壇,強國有我;民族復興,教育先行。丹桂飄香時節,我們迎來我國第39個教師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青海大地,一個個扎根基層的老師心懷熱愛、躬耕不輟,他們耕耘在三尺講臺,引路校園里茁壯成長的莘莘學子,筑夢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栽下滿園桃李,留得萬世芬芳。一大批優秀教師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無私奉獻,用愛與堅守詮釋對教師職業的理解。今天,讓我們向幫助過我們的恩師道一聲祝福,祝他們節日快樂!

  扎根藏鄉,用心灌溉教育之花

李順菊和她的學生們。本人供圖

  留著干練的短發,面容和藹可親,走起路來精氣神十足,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有這樣一位老師,她就是班瑪縣班前紅軍希望小學校長——李順菊。

  還在上學時,李順菊的愿望就是當一名教師,盡管出身貧寒卻通過苦讀改變了命運,正式成為了一名教師。1999年,李順菊懷著滿腔熱血投身班瑪縣教育事業,當地大多數人是藏族,日常生活都是用藏語進行交流。李順菊第一次用漢語授課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導致日常教學和管理受到重重阻礙。

  盡管無法與學生們暢通無阻地交流,不影響李順菊把學生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做孩子們的傾聽者,教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于班上每一個孩子都給足了關懷。周末,李順菊經常打電話給學生家長了解情況,還會去看望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讓這些缺失關愛的孩子感受溫暖。經過李順菊的不斷努力,她慢慢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的認可。

  由于學校崗位編制有限,學校里的各類文件撰寫和打印等各項工作李順菊都親力親為,加班加點已是常事,任勞任怨已成為習慣。自從擔任學校校長工作以來,李順菊更沒有絲毫的松懈,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做每一件事情。新入職的老師不習慣學校的生活工作環境,她不僅在工作中給予幫助,修改教案、言傳身教,傳授教學工作經驗,生活中更是熱心幫助他們,向他們詳細講解當地的民俗風情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讓新老師盡快地適應當地的工作生活。教學工作中,她經常與同事相互學習探討,相互促進提高,更新已有知識,增長教學技能,并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大膽應用探索,提高了學校全體教師的教研能力。

  二十四年如一日,李順菊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為人民做事情,顧不得自己的小家,這里離我的家鄉有八百多公里,我們夫妻倆只能在寒暑假的時候團圓,感謝家人都很理解我的工作。”李順菊欣慰地說。

  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通過基層多年的工作實踐,李順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后獲得了“青海省優秀鄉村教師”“班瑪縣先進工作者”“班瑪縣優秀共產黨員”“班瑪縣創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稱號。

  在李順菊的身上,看不到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她把心中溫情與智慧悉數化作愛心奉獻給她的學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澆灌在牧區教育事業的沃土上,一次次開花結果。(作者:石成硯)

  做新時代職教的“耕耘者”

  汪元壽(左二)指導學生做面食。本人供圖

  “作為專業課教師,他是良師益友;作為班主任,他敢于創新擔當;作為校長,他將所有心血都賦予學校發展,他是一名新時代的職教耕耘者。”在互助土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一問起校長汪元壽,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對他贊不絕口。

  汪元壽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1994年8月到互助職校任教。初到學校就擔任校烹飪班班主任,汪元壽深知責任重大。為了完成雙師型教師的轉變,他花了兩年時間的周末和寒暑假到各大酒店當學徒,最終從文化課教師成功轉型為專業骨干教師。

  當時,很多學生存在學習信心不堅定、技術提高緩慢等問題,該如何讓他們在短短兩年時間學習到真正的專業技能?汪元壽立足教學實際,自己出資鼓勵學生跑市場,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和技能水平,還讓學生通過勤工儉學,克服了經濟困難。

  “互助縣每年會舉辦很多物資交流會,我帶著學生去趕會場。孩子們害羞不敢叫賣,我就親自示范,大聲吆喝出售學生做的各種面食小吃,學生們受到鼓舞,也會很快進入狀態。”汪元壽介紹說。

  在實訓條件非常艱苦、場地嚴重短缺的時候,汪元壽帶著學生挖野菜讓他們練刀工,主動對接學校大灶讓學生鍛煉,聯系縣城各個幼兒園安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見習,開辦職?觳偷,經營管理交給烹飪專業師生,收入全部用于烹飪專業建設和發展,每天由學生輪流去快餐店實訓上崗……

  近幾年,隨著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互助職校形成與企業合作辦學專業辦學機制,與企業共建形成了多個校內外實訓基地,并完善了“前校后廠、校中有廠、廠中有校”的辦學格局。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從互助職校走出的學生們憑著精湛的技能走出校門,真正實現了技能成才。截至目前,學校已向社會輸送了各級各類技術型人才共30000余名,畢業生就業率在97%以上。

  此外,互助職校針對進城務工人員、農村剩余勞動力先后開展多項實用的技能培訓,近三年累計培訓1500人次,為互助縣鄉村振興事業作出了貢獻。

  三十六年辛勤耕耘教育一線,汪元壽用他的職教擔當抒寫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扎根土鄉教育的絢麗人生。汪元壽說:“用職業教育點燃人才振興的新引擎,為科教興國注入職教強音,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是我一生的追求。”(作者:李慶玲)

  甘為人梯,當好園丁育桃李

  馬吉平檢查學校的設備。賀永魁供圖

  9月9日,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新建的浩門鎮高級中學,校黨支部書記馬吉平正在教學樓檢查遠程教育平臺調試工作。

  自7月28日從門源縣第三初級中學調至浩門鎮高級中學擔任黨支部書記以來,馬吉平每天的任務就是與施工方協調,盡快完成部門多媒體設備的安裝等事宜,帶領校委會成員排查每一棟樓、每一間教室、每一個細節,只為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學校正常運轉。

  從教20多年來,馬吉平將自己的一顆愛心全部奉獻給了學生。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他深知,要想全面提高辦學水平,不光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多方面的素質。馬吉平在抓好基本文化課質量的同時,開設了27個課外興趣小組,多渠道加強勞動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將傳授知識、能力訓練、性格培養、情操陶冶和個性發展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匯成一股推動學生“天天向上”的影響力,使學生在尊師愛校、樂學善思、積極進取方面得到比較全面的發展。

  在門源縣第三初級中學擔任校長期間,馬吉平從提高辦學水平出發,對學校各項管理制度重新定位,對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大膽改革,采取隨機聽課、專業輔導、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各科教師不斷成長,促使學生更全面發展。近幾年,通過參觀學習外州縣的先進辦學理念,參與編寫了門源縣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制度。并根據學校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并主持編寫了門源縣初中階段學校思政教育課本。

  馬吉平牢牢把握“以德育人,以才教人”工作準則,把傳授知識、能力訓練、性格培養、情操陶冶和個性發展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匯成一股推動學生“天天向上”的影響力,推動形成濃厚的尊師愛校、文明出行、樂學善思、積極進取氛圍,引導著一代又一代學生健康成長。

  “馬書記無論是在教學和管理上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是即是學術性的人才,也是嚴謹性的管理者,每樣工作都是細之又細。尤其調到浩門鎮高級中學以來,為了讓學校正常運轉,每天親自掛帥,帶領班子成員親力親為,付出了很多很多……”門源縣教育局副局長馬俊德說。

  “教書育人靠的就是愛和追求”,這是馬吉平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成了激勵自己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座右銘。他始終站在思想道德教育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作者:尹耀增 賀永魁)

  做人民好教師 育社會有用材

  龐志雷和老師同學交流。本人供圖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指引著龐志雷走過30年的教師生涯。

  青海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師龐志雷,1993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數學系。從業30年,他認為教師是學生人生路上心靈與智慧的領路人。所以只要在他的班級,他就會對每個學生負責,“2019年我帶了一個畢業班,這個班整體的氛圍不是很好,但耐下心看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所以我就讓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細化班級管理制度,增強班級凝聚力。班級凝聚力有了,后續開展工作就順利了。”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學生,龐志雷時刻關注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及時溝通,耐心交流。在老師的認真負責和學生共同努力下,該班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他將數學看成是一種美妙的藝術,是擁有無限魅力的學科。所以在他的數學課堂上總是充滿快樂,他的教學風格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說:“數學課堂的快樂來自于教師的幽默語言,教師和學生在有序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默契。但最關鍵的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以及表達交流時因精彩思辨而獲得的熱烈掌聲。只有學生學的快樂,我教的就快樂。”

  “你當班主任后,她說喜歡你講課的獨特風格,有趣,慢慢喜歡上了數學,加上你時時的鼓勵,她更有信心!從34分到60、70幾分,再到80、90分……孩子的這些變化都是你帶給她的,非常感謝龐老師!我和哇桑經常說我們很幸運,能遇到你這樣的好老師!謝謝!”2020屆畢業生哇桑的父母寫給龐志雷的信,被他好好地存放著。他說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取得進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就感,找到前行的方向,再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是他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最有成就感的事。

  2021年,龐志雷榮獲“青海省優秀教師”稱號,入選青海省2020年度“昆侖英才˙教學名師”。其自主研發的《高中數學文化》校本課程,從數學之美、數學歷史、數學與等不同角度,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教學領域具有引領示范作用。(作者:楊紅霞)

  教育如光 向美而行

  鐵生蘭在達日縣聽課調研。本人供圖

  “鐵紀如軍,生桃李兮;蘭心灼言,教我成才!”這是學生送給鐵生蘭的明信片上寫的話,一首藏頭詩,一個嚴肅認真,耐心負責的老師形象躍然而出。

  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鐵生蘭,從事教育工作38年,先后在初中、高中、大學任教,長期根植高原教育事業。對教育,她有自己的理解;對工作,她有自己的熱愛。

  同事問她:“鐵老師,到你這個年齡,很多人基本上都選擇躺平,無需太多努力?擅看我姷侥憧偸浅錆M活力,從不懈怠,不敢想象你年輕時候該是啥樣子!”

  她也只是笑笑,她心里有答案:“因為熱愛。”在她看來,教育的世界里,不只是教師和學生關系存在,更是生命與生命的美美與共。“教師是平凡的職業,但教育是光輝的事業,從平凡到光輝,怎么走?路在何方?真、善、美是最好的路!教師的使命,就是將真善美播種在學生生命的春天里!”鐵生蘭說。

  14歲初中畢業去讀師范學校,17歲師專畢業后加入教師行列,“什么都不懂的年紀,不是我選擇了教師,是教師這個行業選擇了我,所幸自己沒有辜負這個選擇,三十八年認真守護這個選擇,是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鐵生蘭回望自己的教師生涯,靜靜地說道。

  38年,她走過了許多學校,教過了太多學生,而無論在哪個學段,在育人路上,變化的是校園,不變的是鐵生蘭一往情深的教育夢想。“教育是一束光,它既照亮我也照亮了學生,我和學生之間是彼此成就的關系,我很感謝學生,也因此更熱愛三尺講臺,三尺講臺就是我人生的大舞臺。”

  這些年,鐵生蘭致力于青海乃至西部地區的民族教育、教師教育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的2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都和民族地區教育有關。為了研究,她深入一線、深入學校、深入課堂,足跡遍布西部各省區,只為全面了解民族地區教育的真實現狀和實際問題。

  鐵生蘭說:“一聲老師,就是一種責任、擔當和使命,更是一種信任和寄托。新時代教育如何高質量發展,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做事嚴肅認真,做學問扎實嚴謹。亦如她的名字:如鐵,如蘭,如鐵生蘭。ㄗ髡撸簵罴t霞)

推薦閱讀
陳剛吳曉軍分別會見國家廣電總局局長曹淑敏
吳曉軍:聚力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青海省教育廳:加快推進教育設施設備建設
青海省廣電局舉辦2023年重點紀錄片專場推介活動
2023青海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準入考試成績公告
國網青海電力公司關于電力營銷服務系統升級公告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就業
西寧市13部門聯合印發方案
24H熱點
吳曉軍:聚力推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從綠色之窗看產業之光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硬核數據書寫綠色答卷
高原大地 桃李芬芳 感恩有你——教師節特刊
“偉大精神鑄就偉大時代”專題展在青海果洛開幕
【辦實事 解民憂】幫扶到“家” 關愛殘疾人更接地氣
切實把全會部署轉化為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省新增9家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青海省廣電局集中推介21部優秀紀錄片
青海省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達7.82萬人
熱點圖片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在高原綻放勃勃生機
“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自治共管 老院煥新
西寧市水井巷社區:...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和諧共生
厚植綠色,青海萬物...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延安
朱治國先進事跡報告...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就業
青海果洛:職業教育...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小小豆秧成為農民致...
青海大通縣:3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
青海大通縣:30個高...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公租房租賃補貼
青海5887戶家庭領到...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高原大地 桃李芬芳 感恩有你——教師節特刊

青海日報
2023-09-10 08:1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高原大地 桃李芬芳 感恩有你——教師節特刊

青海日報
2023-09-10 08:11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高原大地 桃李芬芳 感恩有你——教師節特刊

  • 2023-09-10 08:11:39
  •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躬耕教壇,強國有我;民族復興,教育先行。丹桂飄香時節,我們迎來我國第39個教師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青海大地,一個個扎根基層的老師心懷熱愛、躬耕不輟,他們耕耘在三尺講臺,引路校園里茁壯成長的莘莘學子,筑夢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栽下滿園桃李,留得萬世芬芳。一大批優秀教師用各自不同的方式無私奉獻,用愛與堅守詮釋對教師職業的理解。今天,讓我們向幫助過我們的恩師道一聲祝福,祝他們節日快樂!

  扎根藏鄉,用心灌溉教育之花

李順菊和她的學生們。本人供圖

  留著干練的短發,面容和藹可親,走起路來精氣神十足,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有這樣一位老師,她就是班瑪縣班前紅軍希望小學校長——李順菊。

  還在上學時,李順菊的愿望就是當一名教師,盡管出身貧寒卻通過苦讀改變了命運,正式成為了一名教師。1999年,李順菊懷著滿腔熱血投身班瑪縣教育事業,當地大多數人是藏族,日常生活都是用藏語進行交流。李順菊第一次用漢語授課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導致日常教學和管理受到重重阻礙。

  盡管無法與學生們暢通無阻地交流,不影響李順菊把學生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做孩子們的傾聽者,教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于班上每一個孩子都給足了關懷。周末,李順菊經常打電話給學生家長了解情況,還會去看望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或孤兒,讓這些缺失關愛的孩子感受溫暖。經過李順菊的不斷努力,她慢慢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家長的認可。

  由于學校崗位編制有限,學校里的各類文件撰寫和打印等各項工作李順菊都親力親為,加班加點已是常事,任勞任怨已成為習慣。自從擔任學校校長工作以來,李順菊更沒有絲毫的松懈,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做每一件事情。新入職的老師不習慣學校的生活工作環境,她不僅在工作中給予幫助,修改教案、言傳身教,傳授教學工作經驗,生活中更是熱心幫助他們,向他們詳細講解當地的民俗風情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讓新老師盡快地適應當地的工作生活。教學工作中,她經常與同事相互學習探討,相互促進提高,更新已有知識,增長教學技能,并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大膽應用探索,提高了學校全體教師的教研能力。

  二十四年如一日,李順菊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為人民做事情,顧不得自己的小家,這里離我的家鄉有八百多公里,我們夫妻倆只能在寒暑假的時候團圓,感謝家人都很理解我的工作。”李順菊欣慰地說。

  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通過基層多年的工作實踐,李順菊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先后獲得了“青海省優秀鄉村教師”“班瑪縣先進工作者”“班瑪縣優秀共產黨員”“班瑪縣創建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稱號。

  在李順菊的身上,看不到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她把心中溫情與智慧悉數化作愛心奉獻給她的學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澆灌在牧區教育事業的沃土上,一次次開花結果。(作者:石成硯)

  做新時代職教的“耕耘者”

  汪元壽(左二)指導學生做面食。本人供圖

  “作為專業課教師,他是良師益友;作為班主任,他敢于創新擔當;作為校長,他將所有心血都賦予學校發展,他是一名新時代的職教耕耘者。”在互助土族自治縣職業技術學校,一問起校長汪元壽,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對他贊不絕口。

  汪元壽是土生土長的青海人,1994年8月到互助職校任教。初到學校就擔任校烹飪班班主任,汪元壽深知責任重大。為了完成雙師型教師的轉變,他花了兩年時間的周末和寒暑假到各大酒店當學徒,最終從文化課教師成功轉型為專業骨干教師。

  當時,很多學生存在學習信心不堅定、技術提高緩慢等問題,該如何讓他們在短短兩年時間學習到真正的專業技能?汪元壽立足教學實際,自己出資鼓勵學生跑市場,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和技能水平,還讓學生通過勤工儉學,克服了經濟困難。

  “互助縣每年會舉辦很多物資交流會,我帶著學生去趕會場。孩子們害羞不敢叫賣,我就親自示范,大聲吆喝出售學生做的各種面食小吃,學生們受到鼓舞,也會很快進入狀態。”汪元壽介紹說。

  在實訓條件非常艱苦、場地嚴重短缺的時候,汪元壽帶著學生挖野菜讓他們練刀工,主動對接學校大灶讓學生鍛煉,聯系縣城各個幼兒園安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見習,開辦職?觳偷,經營管理交給烹飪專業師生,收入全部用于烹飪專業建設和發展,每天由學生輪流去快餐店實訓上崗……

  近幾年,隨著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互助職校形成與企業合作辦學專業辦學機制,與企業共建形成了多個校內外實訓基地,并完善了“前校后廠、校中有廠、廠中有校”的辦學格局。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從互助職校走出的學生們憑著精湛的技能走出校門,真正實現了技能成才。截至目前,學校已向社會輸送了各級各類技術型人才共30000余名,畢業生就業率在97%以上。

  此外,互助職校針對進城務工人員、農村剩余勞動力先后開展多項實用的技能培訓,近三年累計培訓1500人次,為互助縣鄉村振興事業作出了貢獻。

  三十六年辛勤耕耘教育一線,汪元壽用他的職教擔當抒寫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扎根土鄉教育的絢麗人生。汪元壽說:“用職業教育點燃人才振興的新引擎,為科教興國注入職教強音,讓無業者有業,讓有業者樂業,是我一生的追求。”(作者:李慶玲)

  甘為人梯,當好園丁育桃李

  馬吉平檢查學校的設備。賀永魁供圖

  9月9日,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新建的浩門鎮高級中學,校黨支部書記馬吉平正在教學樓檢查遠程教育平臺調試工作。

  自7月28日從門源縣第三初級中學調至浩門鎮高級中學擔任黨支部書記以來,馬吉平每天的任務就是與施工方協調,盡快完成部門多媒體設備的安裝等事宜,帶領校委會成員排查每一棟樓、每一間教室、每一個細節,只為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學校正常運轉。

  從教20多年來,馬吉平將自己的一顆愛心全部奉獻給了學生。在教書育人的實踐中,他深知,要想全面提高辦學水平,不光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培養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多方面的素質。馬吉平在抓好基本文化課質量的同時,開設了27個課外興趣小組,多渠道加強勞動教育、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將傳授知識、能力訓練、性格培養、情操陶冶和個性發展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匯成一股推動學生“天天向上”的影響力,使學生在尊師愛校、樂學善思、積極進取方面得到比較全面的發展。

  在門源縣第三初級中學擔任校長期間,馬吉平從提高辦學水平出發,對學校各項管理制度重新定位,對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大膽改革,采取隨機聽課、專業輔導、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各科教師不斷成長,促使學生更全面發展。近幾年,通過參觀學習外州縣的先進辦學理念,參與編寫了門源縣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制度。并根據學校發展需求不斷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并主持編寫了門源縣初中階段學校思政教育課本。

  馬吉平牢牢把握“以德育人,以才教人”工作準則,把傳授知識、能力訓練、性格培養、情操陶冶和個性發展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匯成一股推動學生“天天向上”的影響力,推動形成濃厚的尊師愛校、文明出行、樂學善思、積極進取氛圍,引導著一代又一代學生健康成長。

  “馬書記無論是在教學和管理上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是即是學術性的人才,也是嚴謹性的管理者,每樣工作都是細之又細。尤其調到浩門鎮高級中學以來,為了讓學校正常運轉,每天親自掛帥,帶領班子成員親力親為,付出了很多很多……”門源縣教育局副局長馬俊德說。

  “教書育人靠的就是愛和追求”,這是馬吉平常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成了激勵自己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座右銘。他始終站在思想道德教育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作者:尹耀增 賀永魁)

  做人民好教師 育社會有用材

  龐志雷和老師同學交流。本人供圖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指引著龐志雷走過30年的教師生涯。

  青海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師龐志雷,1993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數學系。從業30年,他認為教師是學生人生路上心靈與智慧的領路人。所以只要在他的班級,他就會對每個學生負責,“2019年我帶了一個畢業班,這個班整體的氛圍不是很好,但耐下心看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所以我就讓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細化班級管理制度,增強班級凝聚力。班級凝聚力有了,后續開展工作就順利了。”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學生,龐志雷時刻關注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及時溝通,耐心交流。在老師的認真負責和學生共同努力下,該班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他將數學看成是一種美妙的藝術,是擁有無限魅力的學科。所以在他的數學課堂上總是充滿快樂,他的教學風格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他說:“數學課堂的快樂來自于教師的幽默語言,教師和學生在有序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默契。但最關鍵的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以及表達交流時因精彩思辨而獲得的熱烈掌聲。只有學生學的快樂,我教的就快樂。”

  “你當班主任后,她說喜歡你講課的獨特風格,有趣,慢慢喜歡上了數學,加上你時時的鼓勵,她更有信心!從34分到60、70幾分,再到80、90分……孩子的這些變化都是你帶給她的,非常感謝龐老師!我和哇桑經常說我們很幸運,能遇到你這樣的好老師!謝謝!”2020屆畢業生哇桑的父母寫給龐志雷的信,被他好好地存放著。他說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取得進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就感,找到前行的方向,再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是他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最有成就感的事。

  2021年,龐志雷榮獲“青海省優秀教師”稱號,入選青海省2020年度“昆侖英才˙教學名師”。其自主研發的《高中數學文化》校本課程,從數學之美、數學歷史、數學與等不同角度,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教學領域具有引領示范作用。(作者:楊紅霞)

  教育如光 向美而行

  鐵生蘭在達日縣聽課調研。本人供圖

  “鐵紀如軍,生桃李兮;蘭心灼言,教我成才!”這是學生送給鐵生蘭的明信片上寫的話,一首藏頭詩,一個嚴肅認真,耐心負責的老師形象躍然而出。

  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教師鐵生蘭,從事教育工作38年,先后在初中、高中、大學任教,長期根植高原教育事業。對教育,她有自己的理解;對工作,她有自己的熱愛。

  同事問她:“鐵老師,到你這個年齡,很多人基本上都選擇躺平,無需太多努力?擅看我姷侥憧偸浅錆M活力,從不懈怠,不敢想象你年輕時候該是啥樣子!”

  她也只是笑笑,她心里有答案:“因為熱愛。”在她看來,教育的世界里,不只是教師和學生關系存在,更是生命與生命的美美與共。“教師是平凡的職業,但教育是光輝的事業,從平凡到光輝,怎么走?路在何方?真、善、美是最好的路!教師的使命,就是將真善美播種在學生生命的春天里!”鐵生蘭說。

  14歲初中畢業去讀師范學校,17歲師專畢業后加入教師行列,“什么都不懂的年紀,不是我選擇了教師,是教師這個行業選擇了我,所幸自己沒有辜負這個選擇,三十八年認真守護這個選擇,是我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鐵生蘭回望自己的教師生涯,靜靜地說道。

  38年,她走過了許多學校,教過了太多學生,而無論在哪個學段,在育人路上,變化的是校園,不變的是鐵生蘭一往情深的教育夢想。“教育是一束光,它既照亮我也照亮了學生,我和學生之間是彼此成就的關系,我很感謝學生,也因此更熱愛三尺講臺,三尺講臺就是我人生的大舞臺。”

  這些年,鐵生蘭致力于青海乃至西部地區的民族教育、教師教育等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的2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都和民族地區教育有關。為了研究,她深入一線、深入學校、深入課堂,足跡遍布西部各省區,只為全面了解民族地區教育的真實現狀和實際問題。

  鐵生蘭說:“一聲老師,就是一種責任、擔當和使命,更是一種信任和寄托。新時代教育如何高質量發展,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做事嚴肅認真,做學問扎實嚴謹。亦如她的名字:如鐵,如蘭,如鐵生蘭。ㄗ髡撸簵罴t霞)

編輯:成忱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一区在线无码观看,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免费公开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动漫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中文
  • <optgroup id="a0a9p"><strike id="a0a9p"></strike></optgroup>
      <wbr id="a0a9p"><ins id="a0a9p"><progress id="a0a9p"></progress></ins></wbr>

            <wbr id="a0a9p"></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