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我和大家是姑舅親,砸斷骨頭連著筋!”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托葉瑪鄉曲海村,衣著樸素的駐村第一書記李華年,熟稔地和牧民們打著招呼,看上去完全是地道的“村里人”,一舉一動與當地的山水景物融為一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中,要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治素質和戰斗力。”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海監管局干部李華年,是主動申請到海拔3700多米的曲海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他說:“我在牧區長大,想為牧區做點事兒。”
最純樸的情懷,就是為民情懷。由此,2021年7月,51歲的李華年奔赴雪域草原。
手持兩樣“法寶”,撲下身子摸實情求破題
“我既然來了,就要干出個樣子,絕不虛晃一槍混日子。”初心、信心與決心,一言可見。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李華年就是一個“急性子”。到村第一件事,就“光速”投入了解村情民意。
為掌握第一手資料,摸透實情,他經常走村入戶、翻梁越脊,與群眾拉家常、聊生產,并隨身攜帶了兩樣“法寶”:惠民政策一本通和民情日記本。
手持政策法寶,李華年化身黨的“宣傳員”、政策“播種機”,深入宣傳新時代黨在農牧區的一系列好政策,激發群眾干事創業熱情;手持民情日記本,仔細了解牧戶家庭基本情況,用心詢問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傾聽群眾所想、所思、所盼,將重要民生信息一一記錄下來。
到任沒兩個星期,李華年就走遍了曲海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戶戶。牧民丹巴卓瑪臥床13年,李毛才讓納入監測戶,卓瑪才讓家的路被洪水沖毀,村委會沒有動力電,唯一的產業——曲海酒店消防不達標……
從一家一戶點滴民生事,到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等“全村人關注的大事情”,李華年不斷梳理記錄,不斷思考謀劃。
“情況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通過快速連續實地走訪,全村181戶家庭的基本信息、經濟收入情況,李華年都熟記于心,特別是對脫貧監測戶的信息更是了如指掌。
在他腦子里,一本“問題清單”逐步條理清晰呈現,一個“為民增收規劃”也逐步勾勒而出。
站在高原謀高遠,一心一意筑堡壘聚民心
“給錢給物,不如建好一支隊伍。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比留下什么都強。”
李華年篤信,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駐村工作開展以來,他十分重視黨支部建設。常常和村黨員干部交流說:“黨支部是村里的先鋒隊,有了強健的黨支部才能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從強化黨支部建設入手,他多方協調爭取資金66.1萬元,翻修曲海村工作活動場所。村黨支部書記尕藏三智激動地說:“這么好的陣地,黨員活動室、百姓大舞臺、5G露天電影院、上下水、旱廁變水廁、便民服務室、應急防疫物資儲備庫,一應俱全,現在想搞什么活動都有地方了,條件真是大變樣。”
從加強隊伍組織建設入手,他帶領黨支部一班人制定完善坐班值班、代理代辦、聯系群眾、“三會一課”“第一書記講黨課制度”等10余項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大事小事都與班子成員商量定奪,及時公開公示,規范了支部日常運行。
“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有多大的勁就使多大勁。”
言簡意賅,風化于成,李華年和黨員推心置腹交流。目前,村里65名黨員人人有事干、帶頭干。
從發揮黨員引領作用入手,李華年與班子成員研究開展黨員設崗定責和承諾踐諾活動,從提高村“兩委”的規則意識、規矩意識、時間觀念、著裝禮節、行為習慣、先鋒作用等工作目標出發,制定政策宣傳、民意調查、帶頭致富、糾紛調解等11個崗位。
65名黨員全部認領崗位,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法,黨員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有了明顯增強,全村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熱情得到有效激發,為村域經濟發展積蓄了后勁。
“我們曲海村海拔高,但再高也擋不住李書記的為民腳步。”這是李華年在黨員群眾眼中的直觀形象。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李華年帶領班子成員,頻頻往返于牧戶家中。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貼近生活的實例,宣傳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使黨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同時,組織開展普法宣傳,大力推行“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評選活動,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破除各種陳規陋習,促進曲海村和諧發展。
以心耕耘,必有收獲。從高原深處曲海村傳出的美好事跡越來越多。其中,學習強國、人民網、中國新華網等媒體平臺,有過40余次的報道和轉載。
抓鄉村振興關鍵,千方百計擴產業鼓錢袋
高寒之地,初秋時節早晚涼意漸濃。“我們現在用電有保障,用上了電暖氣,再也不用牛糞爐子了,天涼不發愁了啊。”
洋溢著喜悅,村民扎西東智說:“李書記為我們村辦了好多事,解決了多年沒能解決的難題。”
“我們合作社的曲海酒店因為消防設施不達標,一直無法正常經營。李書記幫我們解決了消防設備,增添了客房設施,酒店全面翻修裝潢了一番,還更換了50千伏的三相電變壓器,用電有了保障。”提起李書記,扎西東智仿佛有說不完的話。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也是李華年駐村后著力最多的工作。
曲海村產業項目少、規模小,沒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沒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優勢。
針對實際,迎難而上。李華年和村“兩委”班子多次研究,最后決定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產業+牧戶”機制,運用金融“雙基聯動”貸款模式,拓寬集體增收渠道。
為發展畜產品加工銷售,他千方百計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322.3萬元,新建曲海村畜產品加工銷售中心,同時配套建設150立方冷庫。這一項目建成后,將會進一步打開全村畜產品銷路。
為打通曲海村同外界上學、就醫、銷售新產品的交通問題,李華年千方百計爭取到420萬元公路改造資金,提檔升級了70多公里的村社公路,為181戶牧民安裝了181個太陽能路燈。
明亮的路燈,照亮村民前行的路。
“捐資助民恩重如山,心系百姓情深似海!”群眾自發為李華年送來一面面錦旗,簡短的字句,浸滿大家對他的喜歡和肯定。李華年被村“兩委”授予“永久榮譽村民”就是最好的例證。
山無言,情有聲。李華年感慨“群眾認可,是我最大的成就;牧民增收,是我最大的快樂。”
兩年來,李華年為曲海村爭取到各類資金983萬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35萬元,產業發展項目資金422萬元,民生方面投入資金126萬元。
駐村擔責——實打實干事,心貼心服務!一筆筆來之不易的投資注入曲海村,鄉村振興成效有目共睹,群眾感受深切。
數字是最直接的說明:2022年,曲海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14.4萬元,較上年增長42.5%。2022年分紅63萬元,較上年增長81%。村集體經濟資產達2020萬元,較上年增長28%。
還是那片草原,但駐村第一書記政策,給這片土地帶來深刻變化,新生機在草原孕育、勃發。
走出一個個困局,解開一道道難題,曲海村2022年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州、縣、鄉“文明村”,首批省級“無疫村”,兩年度縣級“優秀村班子”。2023年6月曲海村被確定為全州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示范村,7月被確定為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示范村,省級優秀村規民約村。
這份高原村莊亮麗的成績單上,折射著李華年這位“70后”第一書記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