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走進丹噶爾,揭開古城神秘面紗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23-08-23 08:59:30
編輯:孔令磊
    馬海龍 攝
馬海龍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一座古城,分隔古今。

  向內俯瞰歷史深處,向外眺望現代繁華。

  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交匯,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明清時這里曾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茶馬互市”。當年,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來此進行貿易,開設商行。百年的商業貿易,見證了漢、藏、蒙古、回等多民族在這里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并在此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也在高原創造了商業奇跡!

  沒錯,這就是丹噶爾,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向來被世人稱之為“海藏通衢”“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

  丹噶爾為何被建?600多年前,這里為何會興起民族貿易?據說那個時候這里的年貿易總額約達白銀300萬兩,是當時西寧貿易總額的六七倍,一度成為青海地區的民族貿易中心。

  丹噶爾,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是沉淀的歷史,也是“煙火氣”的當下。這個承載著湟源歷史文化脈絡的百年古城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今天,我們重新走進丹噶爾古城,為你揭開這座古城神秘的面紗。

  丹噶爾從何而來?

  丹噶爾從何而來?

  歷史上,丹噶爾為何如此重要?

  丹噶爾的蒙語意思為“白海螺”。名字來源于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爾,清代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東科爾寺從西藏遷至丹噶爾古城東面百米處,當時成為青海和西藏聲名遠播的寺院。

  歷史上,丹噶爾不僅是當時重要的貿易集散地,還是一個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自西漢以來,戰事連連,留下20多處遺址和軍事設施。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提丹噶爾具有的區位優勢:對外有山阻之險,可防御外敵,對內可北連新疆,西通西藏,東靠西寧、蘭州,南接四川,是東南西北的交會點,是內地通往西藏、新疆的門戶。地處青海地區農牧交錯線上,以西為牧業區,以東則是農業區。在雍正后又成為甘肅行省和青海辦事大臣所轄蒙藏游牧區(這是清代“青海”的地域范圍)的行政分界點,即處在所謂“邊內”和“邊外”的交界處。

  雍正元年八月,康熙皇帝去世后,羅布藏丹津乘機煽動起兵反清。十月,朝廷任命川陜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從陜甘各地調集精兵前往青海,平定了羅布藏丹津叛亂。

  雍正二年春,年羹堯上書《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條》,五月,清廷采納了年羹堯的建議,為加強對青海地區的政治、經濟等進行了全面整頓。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朝廷批準將貿易之地移至西寧口外的丹噶爾寺(東科爾寺),丹噶爾由此成為政府規定的合法的邊關市場。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雍正五年在原明朝西寧衛治遺址上修筑了丹噶爾古城,并設立了丹噶爾營,負責丹噶爾及環青海湖地區的軍事防務,維持丹噶爾商業貿易的正常秩序。

  丹噶爾處在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上,自清政府在丹噶爾設立互市之后,丹噶爾的商業地位超過西寧,成為青海地區的民族貿易中心。

  民族貿易為何興起?

  今天,當人們走進這條800米長的丹噶爾大街,城隍廟、丹噶爾廳署、仁記商行、文廟、商號店鋪、火祖閣貫穿其中,人們依稀能從這些古建筑身上看到當年的商賈云集和熱鬧繁華。

  其實,丹噶爾成為邊關互市起源于唐代。

  那是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采納宰相裴光庭的建議,批準吐蕃在赤嶺(今湟源縣日月山下的哈拉庫圖城)交換馬匹、牲畜、茶葉、糧食、布匹、皮貨等產品進行互市,從此,哈拉庫圖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旅之地,標志著丹噶爾茶馬互市的正式開始,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融合也由此開始。

  從那以后,唐王朝從吐蕃換取了大量的戰馬,耕牛及其他畜產品,不但壯大了唐朝軍隊的力量,也為農耕提供了耕牛,其中在唐貞觀到麟德(公元627年—665年)的近四十年時間里,唐朝的官馬發展到70多萬匹,而吐蕃牧民通過互市也換取了大量的茶葉、糧食及其他的生活用品,這在當時可謂盛極一時。

  這種互利互惠的交易讓唐朝和吐蕃牧民都嘗到了甜頭,此后的一千多年時間里,邊關互市時斷時續。

  在嘉慶、道光和咸豐三朝(公元1796年—1860年)的六十余年時間里,丹噶爾民族貿易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西部重要的商貿集散地。

  來自北京、天津、山西、陜西、湖南、甘肅等地的商人、工匠都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紛紛來此從事商貿、加工、制造等行業。當時,在這兒交易的貨物品種多達二三百種,年貿易總額約達白銀300萬兩,是當時西寧貿易總額的六七倍。城內東西大街及城外豐盛街、東關、西關街、南城臺都成為繁華的商業貿易區。

  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為何在此?

  說湟源,不得不提排燈!湟源排燈起源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蘊涵。當初街市商家為了在夜間招攬顧客,紛紛制作商號廣告牌燈箱,在里面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后來逐漸發展成有底座、圖案,形式多樣的廣告牌燈。如今的排燈便是這種廣告招牌的演變,可以說湟源排燈是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

  每當農歷正月元宵節前后,走在湟源的大街,你會覺得燈河與群星渾然一體,給人一種如夢如幻、如醉如癡之感,仿佛漫游在天街小市之中,享受著一種良辰美景,它們述說著古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湟源排燈由來已久,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山陜商家羨慕丹地民族貿易的繁榮昌盛,舉家遷來,將內地的先進文化藝術帶到湟源,有力促進了湟源經濟的發展。據傳,當初街市商家在夜間為招徠顧客,紛紛制作商號廣告牌,在燈籠內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隨后,各商號、店鋪、廳署機關、單位紛紛仿制扇形、橢圓形、梅花形、鳳兒形、臥橋形等橫跨街道的大型排燈,風靡一時。

  今年56歲的黨青云,是湟源排燈縣級非遺傳承人,得益于家庭文化的熏陶,從小便對排燈藝術情有獨鐘,幾十年致力于湟源排燈發展事業,同時也見證了湟源排燈發展變遷。

  經過他們不斷地摸索和改良,如今的湟源排燈,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又融入了皮繡、香包、剪紙、皮影、堆繡、衍紙畫、農民畫、藏繡、盤繡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排燈更具觀賞性、研究性和收藏性。

  令丹噶爾自豪和驕傲的是,2006年,湟源排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湟源也因此成為“中國排燈之鄉”。(記者 張永黎)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班子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 陳剛主持
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開幕 陳剛致辭 吳曉軍主持
柴達木盆地已形成完整冬蟲夏草生態擴繁技術體系
以忠誠書志 用生命作答
關于第三屆青海省改革創新獎評選表彰活動的公告
省人社廳關于防范職稱評審詐騙的提醒
西寧市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
西寧市發布藥品安全鞏固提升典型案例
24H熱點
凝心鑄魂激發新斗志 擔當實干踏上新征程
【整改進行時】狠抓落實,高標準刷新整改“進度條”
第二屆全國鎂資源利用學術會議在海西召開
省委網信辦:強化作風建設 助推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經濟聚焦】“融”活小微企業 “貸”動鄉村振興
三江源國家一級野生動物數量持續回升
【走進三江源國家公園】拉覺悟生態教育站
七月757.42萬人次暢游大美青海
【經濟走筆】“政銀擔”聯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省教育廳安排部署2023年秋季開學工作
熱點圖片
西寧市10對新人共辦低碳簡約集體婚禮
西寧市10對新人共辦...
三江源國家一級野生動物數量持續回升
三江源國家一級野生...
【三江源小百科】尕朵覺悟
【三江源小百科】尕...
“融”活小微企業 “貸”動鄉村振興
“融”活小微企業 “...
樂都:城鄉水利網保障大民生
樂都:城鄉水利網保...
機杼聲聲織“美景”
機杼聲聲織“美景”
小玩具走向大市場
小玩具走向大市場
“豐”景美如畫
“豐”景美如畫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走進丹噶爾,揭開古城神秘面紗

西寧晚報
2023-08-23 08:5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走進丹噶爾,揭開古城神秘面紗

西寧晚報
2023-08-23 08:59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走進丹噶爾,揭開古城神秘面紗

  • 2023-08-23 08:59:30
  • 來源:西寧晚報
    馬海龍 攝
馬海龍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一座古城,分隔古今。

  向內俯瞰歷史深處,向外眺望現代繁華。

  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里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里交匯,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里穿越,明清時這里曾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茶馬互市”。當年,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來此進行貿易,開設商行。百年的商業貿易,見證了漢、藏、蒙古、回等多民族在這里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并在此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也在高原創造了商業奇跡!

  沒錯,這就是丹噶爾,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向來被世人稱之為“海藏通衢”“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

  丹噶爾為何被建?600多年前,這里為何會興起民族貿易?據說那個時候這里的年貿易總額約達白銀300萬兩,是當時西寧貿易總額的六七倍,一度成為青海地區的民族貿易中心。

  丹噶爾,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是沉淀的歷史,也是“煙火氣”的當下。這個承載著湟源歷史文化脈絡的百年古城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今天,我們重新走進丹噶爾古城,為你揭開這座古城神秘的面紗。

  丹噶爾從何而來?

  丹噶爾從何而來?

  歷史上,丹噶爾為何如此重要?

  丹噶爾的蒙語意思為“白海螺”。名字來源于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東科爾,清代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東科爾寺從西藏遷至丹噶爾古城東面百米處,當時成為青海和西藏聲名遠播的寺院。

  歷史上,丹噶爾不僅是當時重要的貿易集散地,還是一個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自西漢以來,戰事連連,留下20多處遺址和軍事設施。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提丹噶爾具有的區位優勢:對外有山阻之險,可防御外敵,對內可北連新疆,西通西藏,東靠西寧、蘭州,南接四川,是東南西北的交會點,是內地通往西藏、新疆的門戶。地處青海地區農牧交錯線上,以西為牧業區,以東則是農業區。在雍正后又成為甘肅行省和青海辦事大臣所轄蒙藏游牧區(這是清代“青海”的地域范圍)的行政分界點,即處在所謂“邊內”和“邊外”的交界處。

  雍正元年八月,康熙皇帝去世后,羅布藏丹津乘機煽動起兵反清。十月,朝廷任命川陜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從陜甘各地調集精兵前往青海,平定了羅布藏丹津叛亂。

  雍正二年春,年羹堯上書《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條》,五月,清廷采納了年羹堯的建議,為加強對青海地區的政治、經濟等進行了全面整頓。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朝廷批準將貿易之地移至西寧口外的丹噶爾寺(東科爾寺),丹噶爾由此成為政府規定的合法的邊關市場。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雍正五年在原明朝西寧衛治遺址上修筑了丹噶爾古城,并設立了丹噶爾營,負責丹噶爾及環青海湖地區的軍事防務,維持丹噶爾商業貿易的正常秩序。

  丹噶爾處在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上,自清政府在丹噶爾設立互市之后,丹噶爾的商業地位超過西寧,成為青海地區的民族貿易中心。

  民族貿易為何興起?

  今天,當人們走進這條800米長的丹噶爾大街,城隍廟、丹噶爾廳署、仁記商行、文廟、商號店鋪、火祖閣貫穿其中,人們依稀能從這些古建筑身上看到當年的商賈云集和熱鬧繁華。

  其實,丹噶爾成為邊關互市起源于唐代。

  那是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采納宰相裴光庭的建議,批準吐蕃在赤嶺(今湟源縣日月山下的哈拉庫圖城)交換馬匹、牲畜、茶葉、糧食、布匹、皮貨等產品進行互市,從此,哈拉庫圖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旅之地,標志著丹噶爾茶馬互市的正式開始,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的融合也由此開始。

  從那以后,唐王朝從吐蕃換取了大量的戰馬,耕牛及其他畜產品,不但壯大了唐朝軍隊的力量,也為農耕提供了耕牛,其中在唐貞觀到麟德(公元627年—665年)的近四十年時間里,唐朝的官馬發展到70多萬匹,而吐蕃牧民通過互市也換取了大量的茶葉、糧食及其他的生活用品,這在當時可謂盛極一時。

  這種互利互惠的交易讓唐朝和吐蕃牧民都嘗到了甜頭,此后的一千多年時間里,邊關互市時斷時續。

  在嘉慶、道光和咸豐三朝(公元1796年—1860年)的六十余年時間里,丹噶爾民族貿易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西部重要的商貿集散地。

  來自北京、天津、山西、陜西、湖南、甘肅等地的商人、工匠都看上了這塊風水寶地,紛紛來此從事商貿、加工、制造等行業。當時,在這兒交易的貨物品種多達二三百種,年貿易總額約達白銀300萬兩,是當時西寧貿易總額的六七倍。城內東西大街及城外豐盛街、東關、西關街、南城臺都成為繁華的商業貿易區。

  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為何在此?

  說湟源,不得不提排燈!湟源排燈起源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著深厚的文化蘊涵。當初街市商家為了在夜間招攬顧客,紛紛制作商號廣告牌燈箱,在里面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后來逐漸發展成有底座、圖案,形式多樣的廣告牌燈。如今的排燈便是這種廣告招牌的演變,可以說湟源排燈是中國最早的廣告燈箱。

  每當農歷正月元宵節前后,走在湟源的大街,你會覺得燈河與群星渾然一體,給人一種如夢如幻、如醉如癡之感,仿佛漫游在天街小市之中,享受著一種良辰美景,它們述說著古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湟源排燈由來已久,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山陜商家羨慕丹地民族貿易的繁榮昌盛,舉家遷來,將內地的先進文化藝術帶到湟源,有力促進了湟源經濟的發展。據傳,當初街市商家在夜間為招徠顧客,紛紛制作商號廣告牌,在燈籠內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隨后,各商號、店鋪、廳署機關、單位紛紛仿制扇形、橢圓形、梅花形、鳳兒形、臥橋形等橫跨街道的大型排燈,風靡一時。

  今年56歲的黨青云,是湟源排燈縣級非遺傳承人,得益于家庭文化的熏陶,從小便對排燈藝術情有獨鐘,幾十年致力于湟源排燈發展事業,同時也見證了湟源排燈發展變遷。

  經過他們不斷地摸索和改良,如今的湟源排燈,在原有的繪畫基礎上,又融入了皮繡、香包、剪紙、皮影、堆繡、衍紙畫、農民畫、藏繡、盤繡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排燈更具觀賞性、研究性和收藏性。

  令丹噶爾自豪和驕傲的是,2006年,湟源排燈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湟源也因此成為“中國排燈之鄉”。(記者 張永黎)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一区在线无码观看,中文字幕无码视频,免费公开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动漫无码无遮挡在线看中文
  • <optgroup id="a0a9p"><strike id="a0a9p"></strike></optgroup>
      <wbr id="a0a9p"><ins id="a0a9p"><progress id="a0a9p"></progress></ins></wbr>

            <wbr id="a0a9p"></wbr>